改造后的庭院以白色為主,使原本灰暗閉塞的感覺完全改變。最大的驚喜是設計師沈墨將以前老房的墻體保留了一塊下來,做成假山的樣子,這里包含著爺爺奶奶曾經一起建造的回憶。
93 歲的倔強是要保護的
設計,有時候是一種保護,比如一個93 歲裱畫師的倔強,你也要執拗地與他為伍,這是一種尊敬,更是源于一份設計師該有的初心。
分散使用的燈光,透過玻璃墻讓室內室外勾連起來,使得整個庭院的夜晚柔和又溫暖。
這處百年老宅就坐落在杭州的南宋御街上,房子有些破敗,房間低矮悶熱,通風采光都不太好,一遇到暴雨天氣,房間都在漏雨,又沒有衛生間,可是不管孩子們如何勸說,高齡的戴爺爺就是不搬,他說,自己住了一輩子的地方,挺好的。老人的倔強總是讓人無奈的,沈墨好似能明白這樣的堅守。
詩情畫意的格柵門將室內與室外景觀串聯起來。
一個耄耋老人,經歷過更壞的時代、更糟的處境,如今能夠飽腹,能夠在一生都不需要改變的環境中頤養天年,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?漏雨?那才是多大一點兒事情??!沒廁所?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還需煩擾?老人心里一定在嘲笑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嬌慣。不搬就不搬,那么就在這處老宅里延續戴爺爺的故事吧!
改造后的院子里設計了既可蓄水又可觀賞的水池,水的流向和人的動向分開,將水引流集中到水池里,水池里水滿后導流到種花區,可以循環利用。
與自然、空間、人聯結
戴爺爺的老宅并不算小,他住了一間小小的臥室,剩下幾間都堆著陳年舊物,利用率很低。院子里也是雜物堆積,不見生機?,F場情況極為復雜,很多已經不能使用,還要面對山體建筑的自然生態系統,尤其是水系統,怎么把雨水和山上下來的水利用起來,不對人和建筑產生隱患,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
落地窗上設計懸空的飄窗,設計師考慮到兒女們要照顧老人的需求,飄窗不僅可以坐臥,還可用作陪護床。
還要面對室內空間各種功能的滿足,比如當時戴爺爺居住的地方沒有生活上下水和排污系統,沒有洗手間;比如隔熱、通風都不好;比如沒有一處寬敞之地供爺爺裱畫等。這樣的環境確實需要改變,雖然戴爺爺并沒有很多的要求,但是對于一個高齡的居住者而言,確實非常不方便。
裱畫室中以窗為畫框,內外成畫,人景互映。
沈墨思考更多的是,在這樣一個空間里,怎么做到人、建筑、自然的融合統一,怎么與這間老宅的時空對話,怎么去傳達一位老人的經歷過往,怎么呈現一位裱畫先生的匠心精神,怎么去繁就簡地滿足一位老者的精神世界?做一種怎樣的設計,才能把自然、空間和人緊密而恰當地聯結?
原來爺爺臥室變成詩情畫意的裱畫工作間。
住在中國畫里好嗎
沈墨的設計表達在這個嘗試中,是中國式的,有著暖暖的、細細的中國風。他思考著老人的一生,看著過去那個破破落落的小院,看看老人一直的居住情境,他明白老人的那種樸素、節省、克制和情懷。他是個裱畫師,他一定是更懂畫、懂美的。他總是用雙手裱出最美的畫,何不住在里面呢?于是,沈墨找到了打造宅院最好的方式。他借用南宋四大畫家的“一角半邊”的構圖寫意,讓畫面留白,充滿意境,把老人的宅院做成了一幅山水畫。
院子里的茶幾、柱子利用了以前老房子留下的木梁,重新改造再利用。
接地氣的生活、自然的風雨、建筑的光影都是這幅畫的內容。大自然已經很豐富了,戴爺爺的人生已經很充實了,不需要太多裝飾,不需要太多復雜,最終,一幅白底的畫面就出現了。舒展的白色基底,精心留住原有的梁柱和石墻,讓念舊的老人可以尋見房屋曾經的記憶。極簡的臥室陳列,一如戴爺爺的以前,不過是休息的一隅。大大的落地窗,讓陽光或是雨水肆意,讓自然傾瀉而入。室外有蓄水池,有養花區,還有一棵茁壯的大樹庇蔭著老宅子,一切都那么舒適安然。
原來廢棄的倉庫改造為如詩如畫的新臥室。臥室內設計前后兩個玻璃窗,保證了白天自然光線的充足了,通風也比原來改善不少。
沈墨精心設計的這幅畫,充滿了極簡的詩情畫意,對這位老人而言,也不是一份沉重的禮物,因為它簡單而清澈,裝著一個新匠人對老匠人的全部敬意,就讓他靜靜地住在這幅中國畫中,做著自己一生的追求,對誰來說,都是件幸福的事情。